富岡鐵道藝術節
  • 最新消息
  • 富岡鐵道藝術節
    • About Fugang Railway Arts Festival
  • 走讀富岡
    • Fugang Poems
  • 裝置藝術作品
    • Installation art
    • Installation art 2
  • 演出活動
    • Performances
  • 主題活動 & 網路報名
    • activity
  • 交通指南
    • Traffic
  • 回首頁

走讀富岡

富岡:如果你來-劉正偉

如果你來。
季節將匯給你無限的浪漫,鐵道、白鷺鷥、綠浪和金黃的豐收。
楊梅,如果遍植楊梅,將會有紅艷的果實與顏色。伯公岡經過了幾代,還是伯公岡;伯公土地公健在,人們富了富岡。
老屋見證了風霜和歷史,美軍掃射過的精米所,風的孩子不斷穿梭七個彈孔嬉戲,笑聲撼動著碾米廠的老態龍鍾,迫切需要整容。雨水,偶爾流連著富岡老街。
時間留下了地景,節留下了藝術。天空是白鷺鷥展示的地方,三連陂收容了水的溫柔,陶瓷壁畫彩繪著牆壁。台鐵富岡機廠的自強號土地公廟,守護著火車孩子們安穩的夜。
恬靜的客家小鎮,望不盡的稻田。如果你來。土地,就留給綠浪和金黃去撒野,歡呼。

岡上的穀倉-富岡(伯公岡)印象之旅 -向鴻全

桃園境內最南,一個像是逸出時間地圖,也是地勢最高的小鎮。
我的外婆住在楊梅,在我結婚前每到大年初二,母親會帶我們回外婆家過年。那時的年味,對我來說就是蒸年糕(客家的粄)或發糕、一定要一口吃完不能咬斷的長年菜(刈菜)、沖天炮或水鴛鴦炸開的煙硝味、每個轉角都可躲藏的芒草叢、好像永遠響著節慶樂音的伯公廟(土地公廟)…。小時候,等火車時知道,楊梅的下一站是富岡,如果是坐台汽公車,也會在站牌上看到富岡,但真有比較深刻的印象,要到後來在湖口某個學校兼課,駕車往來間,才對這個安靜的小鎮有了粗淺的認識,那裡有老街、有巴洛克風格的洋樓,當然也有口耳相傳的客家美食。
多年未造訪富岡,今天才知道,富岡車站經過文化局精心努力的設計再造,環繞車站周邊腹地已經有了全新面貌,不僅更具現代性,也保留了富岡的傳統文化內涵。我們可以從站前成排的舊碾米廠,讀到曾是台灣北部重要米倉的歷史,甚至在永昌碾米廠的上方,還留有美軍機槍射穿的彈孔,那是戰爭留下的傷疤、岡背上卓然挺立的印記。
在隨處可見的圳頭和灌溉的渠道上,有被驚嚇而鑽進更深泥潭或河水的魚,讓我憶起舊時可親近的、尚有大肚魚和蝦可以捕撈的溪水;聳立在埤塘邊、山丘上的白鷺鷥地景創作,聽說好像也會吃水裏的泥鰍;藝術虛構的力量就和記憶一樣,有時真假難辨,或者,也無需辨別。
像是被鐵路環繞的富岡,似乎沒有因為這個充滿現代性的交通工具而改變氣質,儘管沿著鐵道可以盡數許多島內重要食品原料大廠,但富岡像是忠實的機關車,努力的燃煤,靜靜的推和拉住時代,就像我所認識的客家婦女,好似永遠都在廚房煮食,能把一家人都餵飽,就是她們最驕傲的事。額頭和掌心上細密的皺紋,每一條都是操煩和辛勤的交織。
我那個像是魯西迪筆下喝了故事之海的哈樂的小學同學說,如果找不到停車位,試著去伯公廟附近找找看,我猜想他說的應該是大井頭伯公廟;不過我還是沒找到車位,但我們參觀了以台鐵第一代自強號改裝成的「車廂土地公廟」,它完美結合富岡的信仰文化與景觀特色,像是不管到任何遠方,都有故鄉的土地跟隨。
富岡在2018年桃園地景藝術節之後,留下許多藝術作品,也希望打造「雙鐵」(鐵路和鐵馬)共構的小鎮印象;而原生的台灣欒樹、因風而起輕微波瀾的埤塘、金黃色的稻浪、呼嘯而過的火車、驚飛而起的白鷺鷥、家門口用竹籃曝曬的蘿蔔乾——明暗不同的光影、多層次的色彩、清亮的聲音和鹹香油亮的滋味,都讓我對時間有了不同以往的印象。

尋找一個新的誕生名字-許水富

音樂性的微風 舔著陽光響起
春日二月。 到處是安眠的多汁地景
左邊有一齣時間情節正在發生
循著右走 往寧靜的歷史問路
行進之間。詞與詞躲在的綠茵頭上
我聽到笑聲來自荒荒斑剝的口述史
老車站。落葉。紅磚石。 一起見證醒來的 驕傲風華

碾米廠。古井。鈴聲。 投影在夢的綻開
許多的遺址和碑坊在咳嗽聲活著
吱吱喳喳的無岸歲月正在召喚重生
樹爺爺喘了一口氣。彷彿敲響一記的旁註
原來富崗正收割著默默的閃光火花
像一盆星星。在這塊土地振翅點亮
​
沿途小鎮築起多姿的公共藝術彩繪
我們以歡樂的方式。讀再生的陂塘扉頁
而老鐵道以拼成單音節的八方旋律朗誦
此刻。等你搭上一趟改寫歷史的行程
伴著台鐵車廂內的土地公廟緩緩前走
胸口今天。你將留下 一記護身的神符

轉身是暖陽吹綠的千頃稻浪
這裡曾經流著汗和愛的肥沃故事
那些甜蜜步履。 繼續征伐眼前巴洛克的建築鄉愁
一張臉。歲月將留下韻腳鬢絮
這古遠的伯公崗原是如此多媚矯健
在被遺忘的名字裡重新尋找新誕生的座標

富岡一日-林央敏

楊梅之南,伯公崗下
坐著土地公眷顧的小鎮
陰沉的陽光匍匐在地上
引導一群閒散的文人
從火車站開始慢吞吞
踩破老街的早晨
沿途掇拾樸實的古早味
讓鞋子滑進木板門
看老屋演述富岡的榮枯
時間穿梭過磚砌的拱廊
為紅磚牆刻勒百年滄桑
有些門面雖經拉皮抺粉
一如那戶巴洛克已重整
也難掩歲月老去的斑痕


這群筆桿走到日正當中
被小巴士載往村外樹叢
探望駐驆廢車廂的土地公
先把疲累的腳酸放鬆
再坐進鄉野間的餐館
進行能量填充,然後
到運動公園讚嘆健康之環
到下陰影窩的民生陂仰觀
水漾飛機做勢筆直升空
又到西郊的三連陂親近
粼粼波光映照鷺鷥投影
和新造的地景共享寧靜
眺看火車輾著光陰,一寸寸
駛向輕輕下垂的黃昏

這時,有一枝筆在記事本
寫下:「日日悠活談笑村」
誘使墨客們紛紛
點頭發論

我的伯公岡-莊華堂

​富岡,從童少年代開始,我都習慣叫它為「伯公岡」。那個年代,楊梅、新屋、新豐三鄉鎮的在地人,都叫它為「伯公岡」。
伯公岡當然有伯公廟,也真有山岡。國中時每逢家族的年節祭祖,我都從笨港家鄉騎單車載著牲禮,經過三角窟、十五間到牛角彎下方,桃園莊家三房分支到新屋地區的祖堂祭拜祖先。三角窟是大坡村、十五間是望間村,牛角彎在福興溪的上南片,福興溪水就是源自於伯公岡,所以過了牛角彎之後的公路,一路要彎彎拐拐的爬坡跋上伯公岡。
除了楊梅的富岡,台東的東海岸也有一個富岡。我知道,那個富岡是日本人命名的,我們的富岡,則是戰後的國民政府從「伯公岡」改名的。
童少時我對伯公岡的印象,總是停留於小小的火車頭和短短的老市街。昭和4年西部鐵路雙軌化時,鐵枝路改道在那裡設一個站,叫做「伯公岡驛」,因為交通轉運和人貨聚集,逐漸在火車站前方形成中正路的老街。民國44年政府將它改名為「富岡車站」,那時我的伯公岡,已經從偏僻的荒村變為繁華市街。
中正路老街除了呂家聲洋樓外,它的紅磚立面和騎樓拱門,都跟湖口和關西老街相近,一眼望過去就是紅通通的,整條街的立面不似大溪和三峽老街,那種巴洛克式立面的豔麗浮誇。因為前三者是客家人的市街,後兩者則是福佬人的市街,如同客家俗諺「十隻雞不見了九隻」,我一看就知道,那跟傳統客家人的純僕節儉習性攸關。
呂家聲洋樓在富岡老街,顯得特別鶴立雞群,它跟大溪老街的建成商行,簡直像是鸞生兄弟,因為是同一個師傅,同是二樓紅磚造的街屋,只是遠比建成膨漲。除了五間連幢巨宅,中央部分尤其富麗絕倫,拜占庭式的圓形窿頂(客家人稱為鑊麻督),外凸成爪形的木窗,最是視覺焦點,屋頂女兒牆很是稀奇,採希臘三角形山牆,一樓正門前是4根仿巴特農神殿的圓柱,二樓立面則是4條方形黃色洗石子立柱,傳統洗石子作工細緻為全桃園地區僅見。
呂家聲是楊梅地方聞人,起造此樓時是楊梅壢區長,雖然他有兩百多甲水田,但他的資產和名望,還是比大溪聞人簡阿牛小一號,起造建成商行的簡先生是雄霸一方的商業巨賈,曾是三井旗下大嵙崁腦務的總寮長,然而他的洋樓偏偏要蓋得比簡阿牛的大一號。於是,我的伯公岡,我們的素樸老街與豪華洋樓,以昂然之姿展現客家人節儉又好面子的雙面族群特性。

​水在丘陵間 -林文義

四十五度仰看的綠意
巨樹百歲迎迓在春天裡
很想問祂昨夜是否下雨
含路微濕翠青如此美麗

小鎮的名字彷彿依稀
海潮離此東去三百里
那是太平洋的小夜曲
富岡搭船航向綠島去

鄭愁予說—錯得多美麗
不是海那邊這是丘陵地
客家歌謠悠哉唱起
水般抒情的豐饒鄉居
我將如何記憶你?
屬於春天抵達的初旅
如此靜謐安祥不猶疑
走過來繫著藍巾美少女

鐵道筆直南北都能去
客舍青青,鄉人雅逸
花與樹相伴老屋的傳奇
一灣池水掩映多少秘密
​

秘密是歷史只有山水知悉
泛黃昔照先人今時在哪裡
這是富岡,水美的丘陵地
桃竹縣界最靜好的客鄉印記
 二0二0年六月二日

伯公岡水風景 -陳銘磻

原名伯公岡的富岡,楊梅區樸實的客家庄,切確存在青青山脈,不帶一點褐色,台地穩穩盤踞這山,這樹,這屋舍,這一片田園;郊野漫步,仰望湛藍天空,嗅聞花草清香,滿庭新芽,枝葉浮光泛音,無不在日照裡盡情輝耀,把深淺厚重的影子映到地面,伸入碧空。
從老街漫步走到三連陂,風猶柔和輕輕吹,看佇立陂塘的裝置白鷺鷥,連翩波光水粼粼,殘照把水面上空塗抹成一片夕陽紅,陂塘水泛起一抹霞光,撩人心胸無比澄明的懷戀之情。
極目遠望,水塘無帆影,起風了,白雲浮移,只見水鳥一隻、兩隻,又一批掠過曠野,飛過上空。站立三連陂,誰都是群鳥的一隻,所有人都是在曠野之地飛翔不止的鳥,時而飛過綠林田野,看陂塘在陽光照耀下流瀉金色光芒;時而低飛掠過水面,啄食一隻不小心浮游探出頭來的魚兒。
水鳥呀,為什麼要飛得那麼快?就不能慢一點嗎?慢慢就好,無須太快,只有捨棄疾行,才能看見真實,看碧綠水波湧起蘆葦的影子,一陣光亮的銀色水花。
富岡的風景是什麼?是透過眼睛看水、看田園而獲得心靈感應。和覓食的白鷺鷥站在一起,一定可以見到馳騁煙霏的水霧,飄然起飛的水鳥,貼近煙波浩瀚的陂塘之上。
聆聽流水緩緩歌唱,和風拂面,輕盈吹來,富岡的水風景從此成為我們的風景。

住在火車車廂的土地公-謝鴻文

當春風吹過富岡,富岡火車站前幾株櫻花怒放,鳥語花香瀰漫的空氣,不再是冬日的灰冷寂靜時,走進位於田野平疇上的臺鐵富岡機廠。
那兒有東亞最大的火車檢修中心,未來規劃中的鐵道文化園區,最特別的是藏著一座令人驚奇的土地公廟。以報廢的第一代電氣化自強號「英國貴婦」(EMU100型)車廂改造,成了供奉土地公的廟宇。
土地公白天在這庇佑人間福安,回應黎民百姓的祈願;晚上,倒可以像英國貴婦般悠閒生活,享受豐盛的供品,正坐在尊貴的觀光列車上,行旅天涯。
這個車廂土地公氣派卻不奢華,神聖卻又可親,我們可以與他同坐在車廂酒紅色沙發椅上,承受祝福,望窗外靜靜不動的綠,心裡的喜悅正蔚然茂盛長成一片森林。

富岡鐵道藝術節                    走讀富岡              裝置藝術作品                  演出活動                     主題活動 & 網路報名                     ​​交通指南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Copyright 2012

Telephone

02-2923-0887
​富組長

Email

ukmd168info@gmail.com
  • 最新消息
  • 富岡鐵道藝術節
    • About Fugang Railway Arts Festival
  • 走讀富岡
    • Fugang Poems
  • 裝置藝術作品
    • Installation art
    • Installation art 2
  • 演出活動
    • Performances
  • 主題活動 & 網路報名
    • activity
  • 交通指南
    • Traffic
  • 回首頁